半片钥匙

断了后刚开始还能用一会儿,慢慢地就不能用了

© 半片钥匙
Powered by LOFTER

时隔两周又买了肥宅快乐水,因它不是冰的,所以体验并不快乐,当它连那点刺刺的泡沫都失去的时候,就只是并不粘腻也不生动还不得不喝完的糖水罢了。它的甜也不叫人幸福,像场骗局。

忍不住开了电影,看到一半去复习现汉,复习到一半又把剩下的电影看完,我不是多么热衷于这个的人,这段时间这么作死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考试周心灵空虚和看完悲秋后觉得狄秋很酷……

肖申克的救赎

想法很多已经理不清了……在影片播放的大半时间中思索“探究安迪/肖申克的囚徒们是否有罪究竟有没有意义呢”,想到一个观点:在悲惨世界中探究冉阿让是否有罪罪行严重程度几何是无意义的。他们处境相似,主题也都扣在救赎上,于是问题的实质在于,有罪者是否能得救,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得救?——如何判定有罪者?

“肖申克无人有罪”,或许上面的问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肖申克人人受苦。

安迪其实也不能放到上面的问题里讨论……因为他的确是无罪的,他的得救不是将自己从罪行中拯救出来,而是从规则和强权的碾压下得救,真正能探讨罪的得救的是其他囚徒。瑞德四十年后请求假释的告解已说得很明白,悔意不是因为惩罚,I wanna talk to him, but I can't.

心酸得不行,我知道的,太了解了,一切外力加之于上的惩罚都是隔靴搔痒,而自省与悔恨于事无补。只有一遍遍地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子呢?可是已经发生了。

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得救了吗,哪有这么简单呢。

其实电影的矛盾挺尖锐明显的,安迪和莫顿的正邪对立,个人自由与监狱“体制化”的对立。他唯一不无辜的就是洗钱,可是他的个性、图书馆与受制于人把它抵消了。(可以抵消吗?)

那个“体制化”我觉得和异化好像啊。监狱异化人,权力关系异化人,当跳出既有处境时,已被异化的人就无所适从了。又想到局外人,啊其实……典狱长将圣经递给安迪时那句“得救之道,就在其中”,我真的以为他是莫里哀了……实际上他只是局外人里的神甫,道貌岸然得更极端而已。如此一想,肖申克里默尔索无处不在。

电影中的对比、突转、反讽、呼应让人叹服,丰富而集中地表达了救赎的主题。就连“布鲁克到此一游”我都觉得是一个将大名响当当高呼的释放,虽说也太难……但也终于了解,希望自己为人所知是再正常不过的,能够自我确认是多么好啊。

观看时不大能沉浸。时常出戏去想“每个镜头都有深意吗还是给出足够的信息就够了”“头发垂到眼下增加紧迫感”“光线集中照射,明暗对比强烈,增加紧张感”……屁都不懂就不要七想八想好吗

昨晚出图书馆时又听见八号楼下的琴声了,很简单的音阶练习,旋律从鹅黄色灯窗中传出。过马路时一位骑电动车的女人让我恍惚间以为看到了妈妈,我很想妈妈。


评论
TOP